紹興傳媒推出稽中遺址考古重大主題報道《一“越”2500年》
近日,國家文物局通報浙江紹興稽中遺址等4項考古最新進展,其中,稽中遺址首次在紹興古城內確認存在越國建筑,立即引起廣泛矚目。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(以下簡稱“紹興傳媒”)下屬報紙、電視、廣播和越牛新聞客戶端對這一重大考古成果進行全媒體深度報道,半個月內刊播發布相關報道超過100篇(條),越牛新聞客戶端相關閱讀量突破50萬。紹興傳媒通過全媒體視角持續發布“古城新證”,讓人們首次實物見證紹興2500年建城史,精彩呈現了古越文化的獨特魅力。
7月12日,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“考古中國”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,通報浙江紹興稽中遺址等4項考古最新進展。紹興傳媒全媒體矩陣立即啟動,報紙、電視、廣播和越牛新聞客戶端立即通過消息、通訊、專版刊播發布了這一重大考古成果,向世人揭開了一段塵封千年的歷史。
“走進紹興稽中遺址 見證千年古城風華”媒體集中采風
搶抓落點。當天中午12點定版發行的《紹興晚報》頭版整版刊發消息《紹興古城首次發現越國大型建筑遺存》,圖文并茂介紹此次考古成果;當晚紹興新聞綜合頻道《紹興新聞聯播》播發《紹興市稽山中學遺址發現越國大型建筑基址》的消息,而后在《全媒體時空》推出深度報道《紹興古城首次發現越國大型建筑遺存 2500年建城史再添新證》,通過航拍、考古資料展示等多種形式,對稽中遺址的考古過程、歷史價值以及考古過程中遇到的難點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。
紹興晚報《紹興古城首次發現越國大型建筑遺存》
提前布局。在與國家文物局發布消息的同步,紹興傳媒全媒體刊播推送這一重大新聞,報道詳實,配以航拍和各種背景資料,讓本身簡單的消息豐富而厚重,其背后支撐是新聞團隊長期關注和精心策劃。事實上,早在6月中旬,紹興傳媒記者就獲悉“稽中考古”的消息,即敏銳地意識到其重大意義,編委會要求成立全媒體報道團隊,搶抓消息第一落點,精心策劃宣傳報道。面對這一重大題材,各媒體平臺分別召開專題會議,迅速成立創優工作小組。跑文化線的資深記者提前對接相關部門和專家,多次實地探訪考古現場,密切關注考古動向,做好隨時發布信息的準備。
紹興日報《一“越”2500年》
紹興日報《稽中貴址揭開2500年塵封的歷史》
紹興日報《在這里,“拼”出2500年前的越國》
強勢出擊。各媒體平臺在推出報道時皆有章有法、有力有序。在時效上未顯示優勢的《紹興日報》,充分展示了黨媒的高度和深度,根據報道預案,《紹興日報》確定“做精一條消息,做深一個通訊,做美一個版面”的思路。消息突出國家文物局“首次確認紹興古城存在越國建筑”,要素齊全,精準權威。通訊以《一“越”2500年》為題,從發現、發掘、呈現、實證4個方面對項目全程進行深度報道。版面設計精美,配圖視覺沖擊力強,體現了濃厚的文化氣息。
電視節目截圖
新媒發力。越牛新聞客戶端在首頁前排,創建新聞專題《一“越”2500年!聚焦紹興考古重大發現》。全方位集納整合報紙、電視、新媒等多平臺關于稽山中學遺址考古相關報道,持續發布權威信息、更新最新考古成果。同時創作重大主題融媒體產品,以“穿越2500年,紹興考古大發現”為主題,創意攝制觀賞性強、傳播度好、影響力大的新媒體作品。積極展示稽中遺址最新考古成果,趣味呈現紹興2500年建城史新篇,增強紹興人民文化自信自強。
紹興日報特別報道
輿論熱潮。在紹興傳媒全媒體矩陣的強勢推送下,紹興稽中考古成果的消息,掀起了輿論熱潮。稽中遺址考古成果在紹興坊間的微信朋友圈呈刷屏現象。越牛新聞客戶端《一“越”2500年》專題推出3天的閱讀量迅速達到10.3萬+。因稽中遺址的發掘處于稽山中學,而稽山中學是紹興百年名校,該校是很多紹興人的母校,這樣的考古發現,激發了紹興人的文化自信和家鄉自豪感,向全國乃至全球的傳播性進一步增強。
外宣聚焦。“國家文物局”“人民日報”“新華社”等“國家隊”視頻號分別發布稽中遺址考古信息,由于紹興傳媒全媒體團隊采制的報道及時權威、內容豐富、專業準確,吸引新華社客戶端、中國新聞網和浙江衛視《浙江新聞聯播》與紹興傳媒合作共4次對此次重大考古發現作了報道。省廣播電臺《浙江之聲》也播出了由紹興傳媒推送的相關系列報道。為回應社會各界廣泛關注,紹興市主辦“走進紹興稽中遺址 見證千年古城風華”媒體集中采風活動,更吸引了人民日報、新華社和光明日報等國內幾十家重要媒體積極參與和宣傳報道,進一步加強紹興考古成果與大眾的共享,讓考古工作在探索紹興文明、保護文化遺產中發揮積極的助推作用。
越牛新聞客戶端專題截圖
作者:紹興市記協供稿 編輯:劉卓文